新聞資訊
news當前,在全球可持續發展與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ESG(環境、社會、治理)管理理念已日益成為評價企業可持續發展和社會責任的世界通用體系,成為國際工程領域踐行責任基建的核心范式。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云南省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南院)在總承包建設的老撾北部互聯互通清潔能源基地項目中,將ESG理念深度融入項目管理與品牌推廣工作,為助力“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寫下生動注腳。

生態護航:綠色施工,守護生態之美
老撾擁有茂密森林與獨特生態的土地,對生態環境保護有極高要求。云南院老撾光伏總承包項目部始終將當地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作為項目施工的重點監管內容。從項目籌建之初,就精心編寫環水保策劃,采取多種環保措施,科學管控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為綠色施工筑牢根基。

在施工過程中,主動調整設計方案,巧妙避讓,最大程度減少對原始生態的干擾。在施工區域,創新采用邊施工邊修復的方式,讓生態恢復與項目建設同步推進。
為進一步鞏固生態屏障,項目部持續加強開挖區域沿線綠化恢復工作。根據老撾當地特有的氣候條件,種植適宜的綠化植物,有效減少了揚塵,降低了水土流失,還可以穩定路基,維護生態平衡。
同時,項目部嚴格按照當地垃圾分類標準,在項目區域全面布設垃圾收集容器,布設率達到100%,并積極協調當地環衛部門,對運營過程中產生的各類生活垃圾進行集中收集處理,切實打造綠色、整潔的運營環境。
民生聚力:以人為本,共筑和諧之基
項目部高度關注當地民生福祉,將“為當地社區辦實事、解難題”作為社會責任目標。針對村落基礎設施薄弱的問題,主動牽頭開展道路修繕、水利項目改善和公共環境提升等工作。原本坑洼的村路經過平整硬化,解決了村民出行受泥濘困擾的難題;為當地居民新挖了三口取水井,修繕老化的水利設施,灌溉用水更有保障;公共區域經過整治煥然一新,居民生活質量顯著提升。

“項目部不僅幫我們修好了路,還為孩子們送來了愛心早餐,真是把我們的事放在心上。”當地村民對云南院老撾項目部贊不絕口。
毗鄰老撾北部光伏項目的老撾13號公路是貫穿老撾南北的交通大動脈,也是中國至東盟自由貿易區的重要國際交通網絡,由中國在20世紀60年代援建,是中老友誼的重要象征。該條公路以山路為主,坡陡彎急路窄,且大件運輸車輛較多,經過60余年,路面已出現不同程度的龜裂、坑槽、露骨等病害,對行車安全造成了嚴重隱患。

項目部秉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和合作共贏理念,在推進工程建設的同時,主動履行社會責任,推進項目周邊路面維修工作,對破損路面進行切縫和人工鑿除,重新攤鋪混凝土面層,確保路面平整度和耐久性,維修路段全長32公里,助力了當地交通發展。
“在工地就能看醫生,太方便了!”老撾籍員工森馬妮的話道出了項目部“安心項目”建設的成效。項目部專門設置醫療室,聘請老撾當地專業醫生坐診,為中老雙方員工現場提供專業醫療咨詢和診療服務,為項目高質量推進凝聚起強大向心力。
治理賦能:創新引領,構建規范之治
高效規范的治理是項目穩健推進的保障,項目部從管理規范建設、科技賦能、強化監督等方面多管齊下,不斷提升項目治理水平。項目部全面推進管理提升工作,不斷建立完善制度體系,制定了涵蓋工程建設、質量、安全、環保等103項管理制度,為各項業務的合規開展提供了規范指導,確保項目始終在合規、規范的軌道上運行。

項目部堅持科技賦能項目管理工作,結合山地光伏的實際情況,創新性引入新能源大數據智慧化運營中心、大型項目物流管理智能化管理系統、工地可視化管理平臺等先進技術手段。通過這些系統、平臺,實時監測施工進度、設備狀態、人員動態等信息,有效實現了項目管理的智能化、精細化。
同時,項目部全面加強項目監督工作。全方位抓好項目監督,結合境外項目特點,努力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境外監督工作體系,為項目建設各環節做到廉潔合規保駕護航。
從綠色施工守護生態,到心系民生傳遞溫暖,再到規范治理筑牢根基,云南院老撾北部互聯互通清潔能源基地總承包項目部通過生態修復、社區共建、智慧治理的協同推進,不僅有效保護了當地生態環境,更獲得當地政府與居民的高度認可,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助力了“一帶一路”綠色可持續發展。?
原文鏈接 :http://yn.news.cn/20250911/136560da2e6d41a189e0da53bd8d7dc8/c.html